水貨客轉型|深港口岸回來了,恢復了人來人往;香港簽註回來了,甚至不少人凌晨排隊辦理;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回來了,3月11日起還將分階段恢復長途服務……3年過去,似乎一切都回到正軌,不曾改變什麼。
但對於香港代購而言,天變了,往日盛景再也回不去了。「現在每次去代購,賺的錢都只夠車費和飯錢,相當於白跑一趟。」曾從事7年香港代購的圓圓吐槽。
隨着內地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進口渠道的日漸增多,深港兩地的信息差逐漸抹平,香港的價格優勢不再,香港代購不再「香」了。過去三年,人們也已經習慣了沒有香港代購的生活。正所謂窮則生變,曾經的香港代購們發現了新的「商機」,開始給香港人反向代購。
香港代購,不「香」了
「疫情前做了四年半的代購,每週去一趟香港,最多一次賺7000(人民幣,下同),最少一次賺700,沒被税過,現在去一次最多賺300塊錢。」小葵感嘆道,一臉無奈。
終於等來香港通關的她,第一時間將代購通知和能採購的物品清單,發在三年前就組建的代購羣裏,希望能夠重拾這份事業。羣裏將近五百人,沒人開口諮詢。好不容易有了一條新消息,她欣喜地點開,竟是一條幫忙助力的鏈接。終於等來客户詢單,雖然需求不多,但抱着聊勝於無的心態,小葵還是決定走一趟。
為了保證正品,她去了萬寧和Sasa這種比較有保障的店進行採購,價格會比普通藥房高一些。將價格發給客户、給別人讓位、等待反饋、再去拍照、再等待反饋……兩個小時過去,她收到了客户的回覆:「我看了一下抖音直播間,也不用這麼貴啊。」小葵委屈,本來她就沒有多收其他的代購費,只以港幣和人民幣1:1收費,而且現在港幣匯率處於高位:「這樣還嫌貴,那我不用賺錢了,白跑一趟給人家純代購好了。」
圓圓的境遇相差無幾,甚至還多了幾分尷尬。她在朋友圈發佈了代購通知後,有親戚朋友找上了她,希望能幫忙帶幾瓶黃道益,以1:1的匯率。她去了屈臣氏,一瓶黃道益60港幣,折算成當時的人民幣差不多53元。她收了親戚朋友60元,差價7元。「親戚還嫌貴,這7塊錢我還要攤上往返香港的車費成本、時間成本。一支藥油能保全家平安,7塊錢能買到什麼?」令圓圓更無語的是,親戚收到貨後,擦了感覺皮膚不辣,以前擦了皮膚都是辣的,懷疑不是正品。「所有人都覺得這個行業好做,就是逛街,把東西帶回來了,錢就到手了。」
重回代購行業後,她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:港代是否還有市場?她通常會略帶調侃地回答:「如果不介意只能賺到車錢和飯錢,那現在也可以做香港代購。」圓圓的朋友也是代購,她總結現在的代購要生存下去,每次至少得接到15單以上或者5000元以上,但那樣很容易被海關攔截。「現在的代購賺的都是辛苦錢,很少會有投機取巧的了。」
根據海關總署的規定,入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,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;入境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,超出人民幣2000元的,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税,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,全額徵税。「每次過關都像小偷一樣提心吊膽」,因為頻繁出入境,每次都拉着大箱子,海關工作人員總會特別關注她。有一次,她被攔了下來接受開箱檢查,因為箱子裏面同類型的藥妝太多,總價格也超過了5000元,海關問她補税還是退港,她沒有辦法,認了這個虧。「這終歸是一份擺不上台面的工作。客户懷疑自己被賺得多、香港人嫌棄很多大箱子在路上擋道、海關審查很嚴格。賺這個錢,越來越不容易。」
反向代購,賺香港人的錢
疫情三年過後,雖然香港代購的發家神話幻滅,但一種新的反向代購正在悄然興起,並開始漸成規模。在某社交軟件上,一條只有八個字的「一點點代購回香港」的帖子,不到一天的時間,竟有2000+人遙相呼應。
小葵刷到這條消息的時候,被這一呼百應的場面嚇了一跳。當時她正被圍困在旺角萬寧店擁擠的人潮裏,焦急地等待手機另一頭客户的反饋,是否要下單已經考慮了10分鐘的護膚品。思來想去,小葵覺得反向代購肯定大有市場,也模仿着發佈了一條帖子:「每日可往返香港,代買鮑師傅、一點點、山姆等零食飲品,東鐵線沿線地鐵站交收,跑腿費20RMB,有需要私。」距離發佈不到一個小時,這個簡單的暗語已經收穫了20多個諮詢。小葵一個個地記下他們的購買物資清單和地址,掂量自己可能拿不動了,及時在帖子下面喊停:「帶不動啦,下週六再帶。」
疫情三年過後,雖然香港代購的發家神話幻滅,但一種新的反向代購正在悄然興起,並開始漸成規模。在某社交軟件上,一條只有八個字的「一點點代購回香港」的帖子,不到一天的時間,竟有2000+人遙相呼應。(深圳微時光提供)
「奶茶很重,所以我只接了幾杯,主要還是鮑師傅、周黑鴨、絕味還有山姆麻薯這種比較輕的食物,裝在行李箱裏直接拉走,很方便。」小葵説,每單收20rmb的跑腿費,一趟下來,她能小賺300-400塊錢,是她在香港幫人精挑細選5雙千元鞋子的收入。小葵從沒想過反向代購會有這麼大的需求。她在社交軟件上建了一個反向代購羣,同時在反向代購羣和三年前的香港代購羣發佈代購通知時,反向代購羣的反響遠遠高於她香港代購的老本行。她的客户主要是以港島的學生為主,集中在大學站。「學生喜歡買奶茶甜點,買了一次覺得好吃划算方便,便會呼朋引伴一起買。久而久之,顧客便越來越多,甚至還有很多香港人讓幫忙帶一些奶茶和甜品,當成公司的下午茶。」
高鐵直達、地鐵沿線就能交付出去,回本快,這是反向代購的好處,「其實有一點像跨城的外賣員,配送費高一點,但同樣都是一些價格比較低的物品,想多賺錢只能是薄利多銷」。香港人阿偉每次來深時,也會為朋友代購一些美食回去,代購費可以覆蓋他往返香港的交通費和餐費。「除了香港街邊飯店裏的港式奶茶,奶茶店裏賣的奶茶基本上都是又貴又難喝。可能也有好喝的,但是價格也是上天,還沒有珍珠之類的小料。」對他們來説,兩杯深圳的奶茶加上代購費直接送達家門的價格,相當於他們自己出門在香港買一杯奶茶的價格,而且料更多。「深圳人老説自己是個美食荒漠,香港人聽了都覺得凡爾賽」,阿偉笑道。
通關後,越來越多是香港人湧入深圳。商場餐飲店、城中村美食街和老店、各個靠近口岸的奶茶店、鮑師傅等甜品店的排隊隊伍裏,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。在這個被深圳人稱為「美食荒漠」的地方,他們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味蕾天堂,還是在荷包不受傷的情況下。善於抓住機會的深港人,開始聞到了搞錢的氣息,就這樣,第一批深圳美食的反向代購人開始雄起。
而縱觀反向代購市場的需求,受歡迎的不僅奶茶、鮑師傅、周黑鴨、絕味這些網紅美食,深圳山姆店裏的熱色產品,還有一些在香港吃不到的特色美食,比如新疆炒米粉、烤魚等等。這也不難理解,通關後第一個穿着拖鞋過關的香港人,只是為了來深圳吃一頓夜宵。
香港人:深圳,真香
現在的反向代購之所以能賺錢,主打的就是差價。而現在的香港購物之所以不划算,主要原因也是差價。疫情三年,深港之間的信息差正在慢慢被抹平,兩地之間差距也在慢慢變小。內地消費者慧蓮回想起八九年前香港購物的盛況,「以前想買進口的東西,人們只會想到香港,找港代。也沒有哪裏可以比價,他們説多少就是多少,只要比內地便宜又保真就能買。」「但現在不一樣了,想買進口的東西哪裏都是渠道。」香港沒有開放通關的這三年,內地的進口渠道也開始捲起來了。
海南免税店起來了,好物來自全球各地、款式齊全,寄送國內各地的快遞費價格也不貴;李嘉琦和其他網紅的直播間也爆了,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折扣,並且包郵到家;各大進口商品店也在網購平台有了自己的旗艦店,遇上618和雙11這樣的大促還能打折、滿減。
從過去的兩年看,跨境電商海淘,正在取代限購的香港奶粉;內地免税店興起,讓大牌奢侈品也能高性價比入手;家門口就能打HPV等疫苗,更是讓多少人不用再「跨境打針」。這種現象的背後,是深圳人開始覺得港貨「不香」了,開始在消費領域正在「去香港化」。
口岸的出入境數據也能看出端倪。根據數據,香港全面通關後10天內超260萬人次經陸路口岸出入境,平均一天26萬人。要知道,以前一個熙熙攘攘的羅湖口岸,每天的通行客流量就超過20萬人次,而這只是當時8個口岸中的其中一個。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,自通關後內地遊客佔香港出入境遊客數比例較小,更多是香港居民往返於兩地之間,佔比超過75%。深圳,正越來越成為香港人休閒、娛樂、購物的目的地。「香港的生活沒有縱深,但深圳有,深圳更接地氣」,阿偉説,「這裏的吃飯穿衣娛樂休閒便宜的不是一星半點,來深圳,我們是在提升生活質量。」
有人喜歡網購,喜歡內地快捷的發貨速度和划算的快遞費,尤其電商平台還經常在各個節日促銷。「每週一次到深圳取回好多快遞,心情超級滿足!」有人喜歡來深圳k歌,200+就能包上一個4-6個人的中房,還贈送飲品和果盤:「在香港這就是人均,歌單也比香港多得多!」有人喜歡來深圳做美甲,店面空間大,美甲款式多,價格還便宜,「做一雙手相當於在香港做兩個手指的價格。」
放眼現在,如果有人説深圳是個荒漠,大概第一個跟他們急的,應該會是香港人吧。
轉載微信公眾號szdays「深圳微時光」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